城市发展既要留住历史温度,也要承载未来希望。2025年,池州市以“产城融合”与“美丽街区”建设为双引擎,统筹规划、协同推进,将产业升级、环境优化、民生改善有机融合,探索出一条功能更完善、活力更充沛、品质更卓越的城市发展路径。
一、规划引领,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协同”。一是系统重构,城市更新不再“修修补补”。池州市深入实施《城市更新专项规划(2023-2035年)》,将主城区划分为19个更新片区,既注重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产业功能强化,又聚焦长江路、秋浦路等美丽街区的风貌提升。在产业新城示范区,站城一体化方案深化了交通枢纽与产业集聚的联动效应;在老城区,街区功能品质提升方案通过口袋公园、线性绿道等“微更新”,重塑公共空间活力。二是机制创新,规划落地拒绝“拖拖拉拉”。市政府成立双专班,建立“周督办、半月汇总、月通报”的动态调度机制,并通过专项债、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多渠道统筹资金超370亿元,为九华河综合治理、半导体产业园、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项目注入动能。
二、项目攻坚,实现产业与民生“双轮驱动”。以产业筑基,激活经济活力迸发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核心是“以产兴城”。目前,池州长江公铁大桥主塔施工完成13.8%,打通跨江交通动脉;半导体产业园部分楼栋封顶,京东云仓EPC项目桩基完工,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提供载体支撑。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完工80%,九华河综合治理进度达67%,基础设施的完善既服务产业,更惠及民生。
三、民生提质,焕发街区魅力。美丽街区的精髓在于“见微知著”。翠微苑秋浦游园开工建设,杏花村杏林春雨小游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,将“边角地”变为“活力点”;老旧小区改造与停车场建设同步推进,28个小区年内焕新,1.8亿元专项债破解“停车难”痛点。通过“运营前置”理念,长江路、秋浦路沿线闲置办公楼、市政空间正被盘活为社区服务综合体,让城市“存量”转化为“增量”。
四、展望未来,构建“宜居、韧性、智慧”新城。城市品质的提升,既需要重大项目支撑,更依赖精细化治理。在清溪大道、牌楼路等示范段,绿化亮化工程与特色街景设计结合,打造“一街一景”的城市名片;全域环境整治行动严控违建、规范停车秩序,推动市容市貌从“干净”向“精致”跃升。公共服务配套的优化,则是留住人才、凝聚人心的关键。朝阳小学二期、工人医院改造年内投用,滨江农贸市场启动重建,“15分钟生活圈”逐渐成型。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,不仅服务于居民,更吸引产业人才扎根,实现“产、城、人”深度融合。
产城融合与美丽街区的协同推进,不仅是池州城市更新的实践,更是对“人民城市”理念的生动诠释。以产业动能与生活美学交织,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质增效,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