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拉网排查隐患、分类型开展科学整治、“1小时响应”守护安全……近期,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加快整治窨井设施病害,对影响人员车辆安全、管线安全运行、道路通行舒适度等窨井问题逐个整改销号,目前已排查窨井设施近10万座,整治“病害窨井”3718座。
明确思路 高效推进整治
在南二环辅路与正阳东路交叉口附近区域,曾经有部分窨井盖存在井周破损、井盖异响等问题,前不久管理部门组织专人对这些“患病”窨井盖进行维修。如今修复完成后,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放心的安全保障,而且有效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。“现在我骑车经过这里时,窨井盖不再‘哐当’响了,下沉移位等问题也少多了。”家住附近的市民刘先生说。
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开展以来,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全力提升窨井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,强化排查整治,守护市民“脚下安全”。为此,该局出台了《全市窨井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》,按照“统筹协调、统一标准、持续治理、长效管理”的思路,集中力量解决窨井设施沉陷、与周围路面产生高差、井周破损、井盖异响等问题。
窨井设施如同城市皮肤上的“毛孔”,遍布大街小巷,如何高效推进整治提升?
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组织人员开展快速路、主干路及人员密集等重点路段的窨井设施排查,之后完成未移交供电部门的供电井盖排查,最后完成次干路、支路等处排查。各窨井设施处置机构建立“专职+专人”机制,履行属地管理主体责任,积极对接窨井产权单位,严格按节点推进整改。目标是全市窨井设施完好率达到98%以上,提高城市道路安全保障能力,保障窨井设施安全运行。
因“井”制宜 消除安全隐患
“窨井设施虽看起来不起眼,但涉及多个单位,分布数量庞大,与城市形象以及百姓安全密切相关。”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进一步明确了提升目标,通过制定工作任务、细化时序进度,压实各窨井设施处置机构和产权单位责任。
按照要求,全市各窨井设施产权单位通过步巡、车巡等方式开展全面排查,建立“病害窨井”台账,制定整改方案,形成排查、整改、销号的清单化、闭环式工作流程。各级市政管养部门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数字城管、市民反映等渠道收集的有关窨井设施病害问题,及时反馈各辖区窨井设施处置机构,跟踪督促相关产权单位整改。
同时,注重因地制宜、科学处置,对排查出的“病害窨井”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进行分类整治。对于破损或移位的窨井盖,进行更换和复位;对井周破损的,修复路面;对于下沉的窨井盖,按照标准进行调升;对有异响的窨井盖,更换橡胶胶条;对于防坠网脱落、缺失的窨井盖,及时补挂防坠网;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缺失、破损、移位的“病害窨井”,确保在1个小时内消除安全隐患。整治提升过程中,建设部门严控整治质量,做到文明施工。
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推动窨井设施整治行动,按照“谁所有、谁负责”原则,确保窨井设施隐患整改责任、措施、时限的全面落实,筑牢城市安全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