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项目概况
淮北市老电厂片区位于淮北市主城区西部,对外交通条件便捷,周边生态景观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。片区占地总面积约4000余亩,其中核心区占地1046亩。厂区为始建于1969年的大唐淮北发电厂,曾是安徽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,承载着几代淮北人的历史记忆。近年来随着政策调整和产业转型,电厂厂区关停闲置,淮北市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,以市场化为手段,坚持设计引领、运营前置、业态融合,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厂房和废旧设施,探索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,实现工业遗产从“包袱”向“资源”的转变。

老电厂片区改造前

老电厂片区改造后
二、经验做法
一是整体谋划,有序推进片区更新。通过统筹用地布局,挖掘工业遗产价值,对老电厂片区4000余亩用地进行梳理,制定片区实施方案,科学布局产业文化、特色商业、智慧科技等功能区域,打造“工业博物馆、主题商业街区、文创特色街区”等公共体验空间。坚持“一区一特色、一块一方案”,分布实施、有序推进工业遗产改造,做到建成一块、运营一块,防止“一窝蜂”、扎堆式、同质化竞争。谋划惠黎路西延项目,将老城区与凤凰新城、高铁西站等区域有效串联,引导城市人口、产业等要素向西部区域布局,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交通便利。创设机械主题IP,包装设计大型仿生机械巨兽夔牛“雷雷”,将淮北发电厂进行具象化表达,提高工业遗存附加值。坚持修旧如旧、应保尽保,实施市场化微改造,融合电厂历史与蒸汽朋克美学,将电厂8号机组厂房转型为AR工业博物馆、12米高输煤廊道升级为空中观景步道,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功能价值和城市空间品质。

老电厂工业博物馆外部


老电厂工业博物馆内部
二是运营前置,探索政企协同新模式。在推进工业遗址改造过程中,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,强化政策赋能与资金撬动,完善“专业运营+资本运作”机制。组建联合体,通过申请专项债、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融资约2.8亿元。引进头部运营机构参与规划设计,基于市场调研数据与行业发展趋势,从运营需求端反向推导规划设计要点。在业态布局上,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人流特点、消费潜力及工业遗存建筑适配性,精准规划各功能板块业态组合。同时,提前规划商业模式,探索“基础服务收费+增值服务创收+品牌价值延伸”的多元盈利模式,为项目运营提供清晰盈利路径。创新“夔牛雷雷”IP设备技术入股等灵活机制,建立“风险共担、收益共享”的市场运营体系。其中,夔牛天街、夔牛公园项目,从项目谋划开始便对接运营公司合作,运营公司以设备投资入股夔牛天街项目,同时发挥项目运营经验优势,提前介入项目建设,确保工业遗址改造差异化、精细化与可持续发展。


老电厂夔牛天街
三是业态融合,铸造城市活力引擎。推进多业态融合,全领域互为赋能,提升工业遗址改造质效。立体化创新组合“工业文化+科普展示+机械仿生巨兽艺术装置+数字化沉浸式空间+互动体验装置”元素。让传统工业博物馆与文商旅综合体跨界联合联动,开发老电厂“工业记忆”新场景,推出亲子乐园、文创市集、机械工坊等互动体验项目,举办“夔牛觉醒”巨兽秀、电音派对等沉浸式演艺活动,为城市注入新型活力。以“能源工业+基础科学”为主线,将电厂厂房打造成沉浸式科普研学基地,设置“管道迷踪、奇妙科学、浩瀚宇宙、生命律动、研学课堂”五大主题,开发“一度电的故事”“小小工程师”等特色课程,实现工业场景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。在老电厂片区布局主题公园、演艺娱乐、邻里中心、商业集群、休闲广场等业态类型,覆盖全龄段人群。同时,立足片区定位,加强数字媒体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企业招引,导入“淮优醉牛”特色餐饮、夔牛文创、主题茶饮等消费场景。举办适合各类受众人群的活动,增强整体片区活力、吸引力,打造外地人必来、本地人常来的创新性文商旅活力街区,促进老厂区植入新功能、老建筑生出新经济、老空间萌生新体验,推动老电厂片区从“动力引擎”向“活力引擎”转变。


老电厂夔牛公园
三、取得成效
片区以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为核心,采取市场化手段,打造以“工业遗址+文创体验+生态休闲”三位一体的区域性文旅目的地,实现了“工业锈带-生活秀带-经济绣带”的转型、城市吸引力的提升、皖北旅游品牌的塑造。2025年7月,老电厂片区一期项目工业博物馆、夔牛天街、夔牛公园等投入运营,人气消费持续火热,累计接待游客 97.2 余万人次,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 35%,获评2025年度皖美消费皖北区域十佳场景;周边商业充分激活,商业体出租率提升15%,带动效应不断增强;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典型案例。